您現(xiàn)在的位置:機床商務網(wǎng)>技術中心>應用案例
零件加工過程的工藝實例闡述
2011年09月28日 14:20點擊:2724作者:默認來源:>>進入該公司展臺
摘要:從工藝基準的分類及其概念出發(fā),用實例闡述了在零件加工過程中各分類間的相互關系,并對容易混淆的其它基準的概念進行解釋。介紹了工藝基準的選擇原則,并舉例計算了由于基準不重合引起的位置誤差尺寸鏈。
0引言
*,工藝基準是機械制造中貫穿始終的一個概念,但是由于各種基準的名目繁多,比如zui常見的有設計基準、定位基準、測量基準、裝配基準、工序基準、原始基準等等,而各種書籍中大都僅從定義的角度簡要介紹,使得很多人對工藝基準的理解模糊不清,對各種基準與工藝基準的關系理解不透徹。本文將從實際出發(fā),舉例說明各種基準的關系及其在零件加工過程中的應用。
1工藝基準的分類及各分類間的相互關系
工藝基準按用途不同可以分為三種:
定位基準是指在加工時,工件在機床或夾具中用于確定被加工表面位置的基準。
測量基準是指零件檢驗時,用于測量被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置的基準。
裝配基準是指裝配時用于確定零件在部件或產(chǎn)品中位置的基準。
在零件加工過程中涉及到的只有定位基準和測量基準,筆者將對這兩種工藝基準在下文中舉例加以分析介紹。
如圖1所示,被加工工件采用的定位方式是:底面由三個支承點限制工件的三個自由度,側面由兩個支承點限制工件的兩個自由度,是不*定位。假如此工件在加工和測量時均采用如圖的定位方式,那么是否可以認定加工時的定位基準和檢測時的測量基準是重合的呢?我們來分析一下,由于該零件加工時的定位基準并不是底面和側面,而是由底面的a,b,c三點所體現(xiàn)的平面以及由側面的d,e兩點所體現(xiàn)的直線,同理該零件的測量基準是由底面的a’,b’,c’三點所體現(xiàn)的平面以及由側面的d’,e’兩點所體現(xiàn)的直線,所以如果加工和檢驗的過程不是同時同地進行,也就是當a,b,c,d,e五點與a’,b’,c’,d’,e’五點不*重合的時候,定位基準與測量基準就不重合。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采用相同的定位方式就可以*達到使定位基準和測量基準重合的目的。
還有一個常見的術語就是工序基準,工序基準又稱為原始基準,它是工序圖上規(guī)定被加工表面位置的基準。一般來說,工藝編制人員會選擇工件的定位基準或測量基準作為工序基準。
2工藝基準的選擇及位置誤差尺寸鏈的計算
在精加工時,工藝基準的選擇要遵循四點原則:
?。?)基準重合原則,應選擇主要加工表面的設計基準作為精基準
?。?)基準統(tǒng)一原則,應選擇多個表面加工時都能使用的定位基面作為精基準
?。?)互為基準原則,互為基準,反復加工
?。?)自為基準原則,在有些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尺寸小而均勻,在加工時就盡量選擇加工表面本身作為精基準
但在實際加工零件過程中,為了加工的方便,我們選擇的工藝基準經(jīng)常與設計基準不重合,這時就需要進行尺寸鏈的計算。大部分書籍中都有對尺寸公差進行換算的例子,這里不多做說明,僅就形位公差如何進行尺寸鏈計算進行舉例說明。
如圖2,該零件要求端面A對外圓C(裝配基準)軸線的垂直度誤差不大于0.05毫米(在直徑φ240毫米處),端面B對外圓C軸線的垂直度誤差不大于0.05毫米(在直徑φ120毫米處)
該零件的加工過程是:
工序1:精車A面及E1孔
工序2:以A面及E1孔定位,精車C面、B面及E2孔,保持B面對A面平行,也就是說其交角α1應為:α1=0°±δ1,其中的δ1為B面對A面的平行度允差(工序技術要求)
工序3:在金剛鏜床上用彎板狀夾具以A面及E1孔定位,(定位后將芯軸)撤去,精細鏜削E1、E2兩孔及外圓C
分析以上工序的加工內(nèi)容可知,在工序3中是以A面定位的,所以外圓C的軸線與A面間的垂直度是直接保證的,即直接保證α2=90°±δ2,其中的垂直度允差δ2由圖紙要求知為δ2=0.05/240。至于外圓C的軸線與B面間的垂直關系α∑則是被間接保證的(在工序3中B面未被加工),α∑=90°±δ∑,其中的垂直度允差δ∑由圖紙要求知為δ∑=0.05/120。
根據(jù)上述加工過程,我們需要解決的是確定工序2中的工序技術要求δ1的數(shù)值。
由于圖紙上的設計基準是C圓,要求的垂直度位置公差都是以C為基準,而根據(jù)加工過程,工藝基準選擇的是A面,在工序2中的工序技術要求是B面對A面的平行度允差,所以此處存在一個由于設計基準與工藝基準不重合而產(chǎn)生的尺寸鏈。
經(jīng)過分析可知,α1、α2、α∑之間構成了一個如圖3所示的角度尺寸鏈:
δ1=δ∑-δ2,代入δ2和δ∑值,得δ1=0.05/120-0.05/240=0.025/120。
3結束語
本文分析了工藝基準的傳統(tǒng)定義和分類,并以實例說明其各種關系,而且舉例說明了在零件加工過程中工藝基準與設計基準不重合時,位置公差尺寸鏈的計算方法。本文彌補了之前各種資料中對工藝基準描述簡單這一不足,相信會對以后的學習者有一定的幫助。
0引言
*,工藝基準是機械制造中貫穿始終的一個概念,但是由于各種基準的名目繁多,比如zui常見的有設計基準、定位基準、測量基準、裝配基準、工序基準、原始基準等等,而各種書籍中大都僅從定義的角度簡要介紹,使得很多人對工藝基準的理解模糊不清,對各種基準與工藝基準的關系理解不透徹。本文將從實際出發(fā),舉例說明各種基準的關系及其在零件加工過程中的應用。
1工藝基準的分類及各分類間的相互關系
工藝基準按用途不同可以分為三種:
定位基準是指在加工時,工件在機床或夾具中用于確定被加工表面位置的基準。
測量基準是指零件檢驗時,用于測量被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置的基準。
裝配基準是指裝配時用于確定零件在部件或產(chǎn)品中位置的基準。
在零件加工過程中涉及到的只有定位基準和測量基準,筆者將對這兩種工藝基準在下文中舉例加以分析介紹。

如圖1所示,被加工工件采用的定位方式是:底面由三個支承點限制工件的三個自由度,側面由兩個支承點限制工件的兩個自由度,是不*定位。假如此工件在加工和測量時均采用如圖的定位方式,那么是否可以認定加工時的定位基準和檢測時的測量基準是重合的呢?我們來分析一下,由于該零件加工時的定位基準并不是底面和側面,而是由底面的a,b,c三點所體現(xiàn)的平面以及由側面的d,e兩點所體現(xiàn)的直線,同理該零件的測量基準是由底面的a’,b’,c’三點所體現(xiàn)的平面以及由側面的d’,e’兩點所體現(xiàn)的直線,所以如果加工和檢驗的過程不是同時同地進行,也就是當a,b,c,d,e五點與a’,b’,c’,d’,e’五點不*重合的時候,定位基準與測量基準就不重合。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采用相同的定位方式就可以*達到使定位基準和測量基準重合的目的。
還有一個常見的術語就是工序基準,工序基準又稱為原始基準,它是工序圖上規(guī)定被加工表面位置的基準。一般來說,工藝編制人員會選擇工件的定位基準或測量基準作為工序基準。
2工藝基準的選擇及位置誤差尺寸鏈的計算
在精加工時,工藝基準的選擇要遵循四點原則:
?。?)基準重合原則,應選擇主要加工表面的設計基準作為精基準
?。?)基準統(tǒng)一原則,應選擇多個表面加工時都能使用的定位基面作為精基準
?。?)互為基準原則,互為基準,反復加工
?。?)自為基準原則,在有些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尺寸小而均勻,在加工時就盡量選擇加工表面本身作為精基準
但在實際加工零件過程中,為了加工的方便,我們選擇的工藝基準經(jīng)常與設計基準不重合,這時就需要進行尺寸鏈的計算。大部分書籍中都有對尺寸公差進行換算的例子,這里不多做說明,僅就形位公差如何進行尺寸鏈計算進行舉例說明。

如圖2,該零件要求端面A對外圓C(裝配基準)軸線的垂直度誤差不大于0.05毫米(在直徑φ240毫米處),端面B對外圓C軸線的垂直度誤差不大于0.05毫米(在直徑φ120毫米處)
該零件的加工過程是:
工序1:精車A面及E1孔
工序2:以A面及E1孔定位,精車C面、B面及E2孔,保持B面對A面平行,也就是說其交角α1應為:α1=0°±δ1,其中的δ1為B面對A面的平行度允差(工序技術要求)
工序3:在金剛鏜床上用彎板狀夾具以A面及E1孔定位,(定位后將芯軸)撤去,精細鏜削E1、E2兩孔及外圓C
分析以上工序的加工內(nèi)容可知,在工序3中是以A面定位的,所以外圓C的軸線與A面間的垂直度是直接保證的,即直接保證α2=90°±δ2,其中的垂直度允差δ2由圖紙要求知為δ2=0.05/240。至于外圓C的軸線與B面間的垂直關系α∑則是被間接保證的(在工序3中B面未被加工),α∑=90°±δ∑,其中的垂直度允差δ∑由圖紙要求知為δ∑=0.05/120。
根據(jù)上述加工過程,我們需要解決的是確定工序2中的工序技術要求δ1的數(shù)值。
由于圖紙上的設計基準是C圓,要求的垂直度位置公差都是以C為基準,而根據(jù)加工過程,工藝基準選擇的是A面,在工序2中的工序技術要求是B面對A面的平行度允差,所以此處存在一個由于設計基準與工藝基準不重合而產(chǎn)生的尺寸鏈。

經(jīng)過分析可知,α1、α2、α∑之間構成了一個如圖3所示的角度尺寸鏈:
δ1=δ∑-δ2,代入δ2和δ∑值,得δ1=0.05/120-0.05/240=0.025/120。
3結束語
本文分析了工藝基準的傳統(tǒng)定義和分類,并以實例說明其各種關系,而且舉例說明了在零件加工過程中工藝基準與設計基準不重合時,位置公差尺寸鏈的計算方法。本文彌補了之前各種資料中對工藝基準描述簡單這一不足,相信會對以后的學習者有一定的幫助。
上一篇:磁性排屑機的工作原理
下一篇:鋼板防護罩的特點分析
-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wǎng),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wǎng),//m.naturalfeedadditive.com/。違反者本網(wǎng)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yè)發(fā)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nèi)容,如涉及侵權、違規(guī)遭投訴的,一律由發(fā)布企業(yè)自行承擔責任,本網(wǎng)有權刪除內(nèi)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wǎng)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nèi)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